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养生 > 正文内容

「发生“猝死”时身体到底在经历什么?」

admin9个月前 (07-25)健康养生53

猝死自古以来就有,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,但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工作节奏的加快,发病率在逐年增加。再加上网络越来越发达,我们听到的猝死事件也就越来越多了。 「猝死」,从字面来看,就是突然的、出乎意料的死亡。 至于多么突然才能算「突然」,不同的专业机构对这个时间长短的定义各有不同,从 1 小时到 48 小时不等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「猝死」定义为:从出现症状到死亡,时间在 24 小时内。

应对猝死,需要先了解猝死的原因。人只要活着,心脏就需要一刻不停地跳动。所以,当心脏不能有效地跳动、不能给身体重要器官供血的时候,如果不能让心脏及时恢复有效的跳动,猝死就会发生。 发达国家统计表明,猝死约有 90% 都是心源性的。这也符合大家对猝死的通俗认知:大多属于「心脏病发作」。 除了心脏之外,也有少部分猝死是脑源性、肺源性、腹源性、内分泌源性等其他因素造成的。 心源性猝死再细分,又分为「冠脉性」和「非冠脉性」猝死两大类。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中,约四分之三为冠脉性猝死,其他为非冠脉性猝死。 冠心病,症状轻也可致命肥胖三高要当心!冠脉性猝死占心源性猝死总数的 56.78~80%,中老年人更多见,主要原因就是冠心病。有冠心病病史患者,发生猝死风险是普通人的 4 倍。 四分之三的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冠心病。而冠心病则与肥胖、吸烟、三高等不良的健康状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。 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人冠心病的症状不明显,往往与一般的轻微不适感混同,但这样也会显著升高你发生猝死的风险。 虽然 40 岁以上是高发人群,但近些年,冠心病越来越年轻化,甚至出现了 25 岁年轻人冠心病的病例报道。 零食当饭、饮料当水,从不运动,熬夜,无休止地消耗身体,但不体检……你的冠状动脉可能正在悄悄堵上。 有研究发现:839 名心脏骤停患者中,430 名有先兆症状,占 51%,主要为胸痛和呼吸困难。 在大多数(93%)有先兆症状的患者中,症状在心脏骤停发生前 24 小时内出现。因症状拨打急救电话的患者,生存率为 32.1%,而未拨打的患者的生存率为 6.0%。 然而,很大一部分人忽视了这些迹象。这不能全怪患者不小心,而是因为这些症状有的特异性不高,不容易跟其他疾病区分。 相比于识别危险症状,我们更提倡大家:定期进行心脏「体检」,排查风险 + 改掉坏习惯,主动保护心血管。 那么,做哪些检查可以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猝死风险? 基础项目: 1、心电图(EKG) 2、超声心动图,就是俗称的心脏彩超 作为体检项目,两者互相配合,可以发现大多数重要的心脏异常。 疑似冠心病或其他心脏问题的人,可能需要一些额外检查: ● 基因检测,适用于有家族史的情况 ● 运动平板试验,能找出一般心电图无法发现的血管病变,用于筛查冠心病 ● 儿茶酚胺激发试验,检查你的心脏对某些特定药物的反应 ● 24小时动态心电图,用于鉴别心律失常等,常用于为莫名晕厥找原因 ● 心导管检查(冠状动脉造影),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● 电生理研究,可以诊断、治疗心律失常 猝死发生的概率不高,一旦出现,对于任何人都将是不能承受的后果。 虽然已经说过很多次,但我们还是要不断不断地重复讲: 尽早戒烟、坚持运动、控制三高、定期体检。 如果医生建议,请使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(ICD),必要时实施血管成形术或导管消融术。

分享给朋友:

“「发生“猝死”时身体到底在经历什么?」” 的相关文章

减重,为什么最好要减到标准体重?

有推友咨询司美格鲁肽减重,我一般都会问到对方的期望是多少k g,或者说目标是多少斤,这非常重要!标准体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通常用来评估一个人的体重是否处于健康范围之内。 不同的方法和标准可以用来估算标准体重,其中最常见的是体质指数也就是我们常用的BMI和标准体重计算公式。 体质指数(BM...

“久坐”到底有哪些危害?

我们之前视频科普过“久坐”的危害,很多推友也问了一些问题,也有一些误区,很多人对久坐有一些错误的认知,这里一一解答: 推友很多认为只有坐久了才算久坐。但实际上,目前对久坐的定义是指: 在清醒状态下长时间坐着、靠着或者躺着的低能量消耗行为。 所以,当你长时间坐着、靠着或者躺着玩手机,都属于...

为何说仲夏是减重的最佳黄金期?

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,我们迎来了每年最热的所谓的“三伏天”。 在中国,2024年的“三伏天”,是从7月15日开始,至8月23日结束,共40天,一年中应该是最热的季节。 在这40天里,通过司美格鲁肽配合健康的饮食、适当的运动,减重效果事半功倍,具体的原因如下: 一、高温环境促进新陈代谢...

为什么某些人“挥汗如雨”越运动却越肥胖?

昨天有位推友咨询准备口服司美格鲁肽,他之前坚持每天两小时的健身,但体重却不减反升,这种情况其实经常发生,这也是为什么在服用司美格鲁肽疗程中,我要求只做中低强度运动的原因。 很多人通过运动健身来达到减重的目的,但运动带来的减重效果却远远小于预期,甚至有的人觉得自己“越减越重”,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...

远离倦怠的7种“休养生息”

1、身体上的休息 · 每晚睡眠 7 小时以上 · 根据需要小睡片刻 · 拉伸 · 按摩 · 使用符合人体力学的椅子与书桌2、精神上的休息 · 写下待办事项 · 列出检查清单 · 设立边界,将工作和生活严格分开 · 冥想 3、社交休憩 · 花更多时间与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·...

「减重,要趁年轻!」

刚刚在波士顿举行的ENDO 2024(2024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)上报告的一项研究提示:减重还是趁年轻早减,50岁以上的人如果胖10年,心脏病或脑卒中风险会更大。 研究者发现,在任何年龄或性别的亚组分析中,基线体重指数的升高与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无关,但是年化累积体重指数超标会:增加35岁以下女...